车险出单 "电网合一"模式受追捧
wn
2025-04-05 16:08
近期,由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和经济危机的扩散,美国中产阶级比例从2001年的54%下降到2011年的51%。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镜鉴和启示通过中日发展的对比,更加深了我们对我国发展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日本的就业相对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国民心态比较平和,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城乡地区之间发展比较均衡。
30多岁的人一般收入30万~4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5万~3.3万元。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还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一个很守规则的社会。中原丰是三菱综合研究所的副社长,他比喻说,日本是一个日出的国家,但现在却是太阳下山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太阳当空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今后五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2015年中国GDP可能达到日本的1.5倍以上。
三是日本政权频繁更叠,缺乏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日本工作的中国教授告诉我们,日本产品很少有质量问题,更不可能有假冒伪劣,同样的产品各地价格也相差不多,顾客尽管放心购物。林毅夫说,第一个挑战由来已久。
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对于如何提升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这一话题,林毅夫指出,发展中国家要变成发达国家,让收入水平跟它一样,产业结构水平就必须要跟它一样。林毅夫说,那些成功的经济体,它们成功的阶段政策从当时的主流思想来看都是错误的。产业结构是决定要素禀赋的状况。如果要把这个比较优势发扬光大,它的前提是完善市场经济和一个有为的政府。
林毅夫认为,当今世界新格局主要体现为两个挑战并存,即低收入国家缺乏机遇,高收入国家增长乏力,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全球一盘棋。在这种状况下,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快速积累它的资本,它第一个前提是要创造最大的剩余,创造最大的剩余有最大的积极性去积累。
林毅夫认为,如果这些发展中国家能够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世界上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有机会以每年8%或更高的经济增长,持续一代人或两代人,摆脱低收入的陷阱,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然后实现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望。而且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投资回报率会最高,积累的利润会越高。如果用全球一盘棋的思路来推动全球复苏计划,投资那些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项目,如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发达国家可以摆脱困境,发展中国家也能摆脱低收入陷阱,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但是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结果效果就非常差。
从1950年到2008年,全世界只有28个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和美国相比差距缩小10%以上。而对于近一段时间一直较为低迷的中国经济何时能有所改善这一问题,林毅夫表示中国经济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回升,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对于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林毅夫表示,要实现这一目的前提是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实力的主要载体。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和韩国,人均收入都只有美国的10%左右,他们当然算是低收入经济体,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后它们经济开始持续发展,到2008年的时候人均收入都超过了美国的60%,已经成为高收入经济体。最后,对外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
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后,发达经济体逐渐放弃 以资源促发展、以市场换技术、以利润换资本等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前期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由以主要依靠投资驱动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一阶段,发达国家积极提高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切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调整,特别是在劳动分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储蓄、消费、投资、社会保障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
其次,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生新变化。30年前,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存在大量廉价劳动力,30年后,中国的比较优势又是什么呢?目前,中国财富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中国如何才能从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经济体国家?关键在于如何提升人均GDP?而要提升人均GDP,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包括中国能否通过动力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对外经济结构等增长格局的调整和结构转换,等等,因为人均收入的提升,不仅仅是分配制度改革的结果,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其五,劳动力与就业结构出现新变化。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分水岭。同样,日本、香港、新加坡当时的人均收入只达到美国20%的水平,与我们现在的情况相仿,但他们经历了持续经济增长之后,日本曾经达到美国80%的水平,现在降到70%多,而香港、新加坡的人均收入都达到美国的80%甚至更高。进入专题: 中国 发达国家 。
其四,微观基础结构出现新变化。到达一定阶段时 (人均2000~4750美元),进行投资阶段的转变就成为必然选择。
其三,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由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的组合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而成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
但是,中国目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而不能算作为发达经济体国家,其原因在于人均GDP太低,经济结构落后,比如与日本,亚洲四小龙相比,尽管在GDP总量上中国大于它们,甚至无法相比,但是它们却是发达经济体国家,而中国不是。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际经济发展轨迹来看,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在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迈进时,经济发展存在许多显著的共性特征。
那么,它们人均GDP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社会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二是更关键在于在工业化以后,在进入现代经济增长以后,它们实现了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不断从低附加价值部门转向高附加价值部门,显然人均GDP的提升不是分配制度改善可以解决的,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转型才是关键。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平均每年9.9%的速度持续增长,从一个非常低收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推动这一转换的关键是提高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促进本国资本竞争优势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与拉美、东亚国家在相近的时期实现了人均GDP4000美元的突破,日本、韩国和欧美发达国家成功跨越这道分水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实施出口替代战略,成功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经济普遍保持了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很快实现人均GDP5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的突破。
首先,经济发展模式出现新动向。历史经验表明,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经济增长结构转换点与人均GDP水平存在基本的一致性。
1979年,中国人均收入不及非洲国家平均水平的1/3,而到2011年为止,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5400美元,今年应能超过6000美元。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中国是发达经济体国家吗?显然不是,原因在于一是人均GDP太低,二是科技发展与劳动生产率不够格,所以中国要进入发达经济体国家行列,必须提升人均GDP,而要提升人均GDP,就要改革分配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因为这是提升人均GDP的基础
但是,中国目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而不能算作为发达经济体国家,其原因在于人均GDP太低,经济结构落后,比如与日本,亚洲四小龙相比,尽管在GDP总量上中国大于它们,甚至无法相比,但是它们却是发达经济体国家,而中国不是。而推动这一转换的关键是提高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促进本国资本竞争优势的形成。
其四,微观基础结构出现新变化。历史经验表明,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经济增长结构转换点与人均GDP水平存在基本的一致性。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分水岭。其三,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
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际经济发展轨迹来看,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在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迈进时,经济发展存在许多显著的共性特征。其次,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生新变化。
最后,对外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同样,日本、香港、新加坡当时的人均收入只达到美国20%的水平,与我们现在的情况相仿,但他们经历了持续经济增长之后,日本曾经达到美国80%的水平,现在降到70%多,而香港、新加坡的人均收入都达到美国的80%甚至更高。
1979年,中国人均收入不及非洲国家平均水平的1/3,而到2011年为止,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5400美元,今年应能超过6000美元。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实力的主要载体。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西欧国家的商店里中国导购员已经是必配。
第二,所有中国人民都知道中国人从一百多年前开始推动宪政改革,当时就是为了民富国强推动的宪政改革,但是从来也不成功。
可见,收入的开支和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完全被高房贷给拖跨了。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结构性调整,也将面临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
1990年中国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